服务热线:0531-82950255

美文志/悦读

冯宝新:感受向阳坡上的温暖与快乐——知名散文作家刘君散文集《向阳坡上》读后感

作者:当代散文 日期:2024年11月05日 浏览:293 非原创


8a02859eecd6df296c43a1f95714075c.jpg


最近,山东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发行的散文集《向阳坡上》,在文艺圈内引发不少震动,得到圈内人士的好评。作者系齐鲁作家、大众日报高级编辑、副刊主编刘君女士所著。手捧散发着墨香的新书,饱览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,如品香茗,令人回味无穷;亦如香醇,给人醉美享受,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,感受到了“向阳坡”上温暖和快乐,展现了作家在“向阳坡上”逐光而行的人生执着追求精神,和在文学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所付出的艰辛努力,

《向阳坡上》是作家刘君继散文集《为文有时》后创作的一部全新散文集。全书共三部分,第一辑:冥冥---今日之神;第二辑:心游---如果你来看我;第三辑:遇见---写一首小诗。该书的三辑,以“冥冥”、“心游”、“遇见”,进行编排和结构,有创意、有深度,也具逻辑,可以理解为:从冥冥之中的缘定出发,开始感悟和心游,遇见该有的遇见。可以看出作家在该书出饭之前,为作品集架构,是颇为用心,做足了功课。 

作者以诗心、童心、爱心、灵心,打量过往,回望成长,写人记事,用饱蘸阳光与温暖的文字,凝练时空深处的自然与美好,记录向阳坡上的人生足迹,抒写洒满人间的诗意。用刘君女士话说,散文集《向阳坡上》是一部生命之书,成长之书,向美之书。著名作家、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评价刘君新作《向阳坡上》“文笔轻盈而雅致,将幽思送远,关怀既切近又香渺。诗的质地,画的神彩,以清亮的声韵和柔细的笔触,扣人心弦”。   


(一)  

“我一直在向阳坡上。”散文集《向阳坡上》读后,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。向阳而生,逐光而行是作家人生的积极态度和成功的密码,这是我读这部书得到的启示和深切的感受。

选择“向阳坡上”作为书名,源自作家刘君在淄博市一所中学当语文老师时写过的一篇文章——《26朵小花,在那向阳的坡上》。26朵小花是她曾带过的26个学生,她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教学而爱上语文,想凭着一腔热情助力他们走上向阳坡上。“也因此引发她写一写那些爱与温暖,以及冥冥之中的遇见。”谈到初期写作,刘君如是说。

“向阳坡上”是一条灵动的线,作家用这条线把碎片化的童年到目前的工作与生活,串联成一串珍珠,串连起生命中那些爱与温暖,那些冥冥之中的遇见。这也让这串“珠子”非常耐看,爱不释手。

“向阳”,奠定了整部书温暖的基调。本书比较全面记录了作者的人生足迹——从西向东,一个可爱漂亮小女孩从北疆的沙尘里坚强地走来,她走过马桥的海棠树,拿着一束沙枣花、穿过红柳丛、胡杨林,满脸的沉毅,而又带着阳光的微笑,走向了乌鲁木齐的玫瑰花和大叶榆,走向了西安的石榴花和国槐,去拥抱淄博的法桐和月季,走进了大明湖的荷花、穿行在泉城户户垂柳下。她的心扉像沙漠和大海一样,不断地袒露和打开,她的视野犹如辽阔茫茫草原。随着当老师、做主持、跑记者、蹲编辑阅历的加深,她在向“阳坡上”不断的成长成熟,从一个女儿、姐姐、妻子,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和媒体业务谙熟的高级编辑。 

“向阳坡上”也是一种心态,作家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作了这样的解读。 读者读后的感受也印证作家的这种解读。心里有阳光,雨天也是一种浪漫;心里下着雨,晴天也是一种遭罪。英国作家狄更斯说:“一个健全的心态,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。有什么样的心态,就有什么样的人生。”一个人活得幸福与否,取决于心态。不管遇到什么样际遇,碰到什么事情,作家都心有暖阳,满目芬芳,不惧沧桑,积极向上。

“原来我也一直在向阳坡上”,这句话是一篇文章的结尾,也是这部书的基调。《有一条河穿城而过》是散文集首篇,也是作家最喜欢的作品之一。该文中记述,她是在兵团农场的“地窝子”里出生。8岁之前,她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马桥农场度过童年生活。这是离她最遥远的一段刻骨铭心的难忘岁月。她跟爸妈在边疆农场的时候吃过很多苦,但父母心态阳光、乐观豁达,始终热爱生活,积极向上,也在耳濡目染中感染她,她学会了坚强。所以面对人生的不同际遇,她保持积极向上、达观开朗的生活态度。大地是稿纸,落脚是诗行。从边陲新疆跨越到黄海之滨济南落地生根,作家逐光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。“对于一个作家,出发是最美的状态,无论是行走还是落地,寻找的都是希望。”刘君如此说。她以阳光心态,逐光前行,用自己的双脚,书写着自己精彩的阳光人生,将“东行之路”中的艰难、辛酸、幸福、和荣耀,对诗歌、童话、对名著、对文学艺术的痴迷和诠释,化为笔墨,在稿纸上尽情挥洒渲染,构筑起《向阳坡上》新的高地。 

今年7月中旬,在济南举办的散文集《向阳坡上》新书分享会上,她曾动情地说,希望每次打开《向阳坡上》的您,能够寻找到一点快乐和共鸣,这也是我作为写作者的最大荣幸。徜徉在《向阳坡上》,我不仅领略了文学的魅力,让我感到了“向阳坡”的温暖,找到了快乐,引发了心灵的共鸣,更得到了深刻的人生启示,为我带来更多的感动和思考。人的一生,像一场旅行,一路艰辛,一路风景。如果想活出最好的模样,就要像作家那样心有暖阳,笑对生活,逐光而行,何惧沧桑!

(二)

作家为什么“一直在向阳坡上”,我想另一个因素就是“共情力量“。共情也称为同感、共感、同理心等,最初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,指心理咨询师体验咨询者内心世界的能力。共情通常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发生的一种积极的感觉力量,其特点是:把我当作你,设身处地,将心比心,感同身受。“共情”一词已不限于心理学领域,还被广泛运用到生活、学习、工作等各个方面。 刘君认为:“共情是提高散文写作一个很重要的能力,我们只有平等甚至更低微地去面对写作对象,与他们产生共情,他们才会向我们缓慢地打开那些不为人知的隐藏的秘密。”作家、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川谈到,刘君以非常饱满的热情、真挚的情感和真诚的心态,去面对生活中的所有。在《再见柳江》《阳光下的蓝莓》等篇章中,她写到了亲人、父母、妹妹、儿子、爱人,以及同事。她把自己的心态贴近所有人,真诚的对待他们,如同沈从文所说,去贴近了写。对写作者而言,这个“贴近了写”实际上是有困难的,不是说一个理性的、硬着头皮的写,她是用感情去贴近。 

 当老师、做主持、跑记者、蹲编辑,生活环境的不断迁移,人生角色的多种转换,丰富的人生经历,提高她的共情能力。她忐忑地拥抱世界,无私地拥抱家庭,热情地拥抱友人,审视过往,回眸成长,写人记事。在刘君的文字中,我深刻体会到她的这种与万事万物共情的能力。以《小蓝和小白》一文为例,我们去看看她的“贴近与共情”。文中记述,她作为热线记者扎身污水横流的棚户区,去贴近底层的小人物;在医院陪同绝望的女人和她的绝症男人,她和绝望的女人一样感到无助与痛苦,在文中,她写到:“那天在医院待了多久早已忘记。只记得回家的路上,车流不断,四处霓虹闪烁,城市还是那样热闹,仿佛什么也没发生,可是明明一个人刚刚消失了。我头疼得厉害,耳边老是有那女人的哀号声。走进居住小区时,再也忍不住,我开始哭泣,声音越来越大,一边走一边用手背擦着眼泪。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哭,为那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吗,还是为周围的人无能为力?”文中接着又写了年关她穿梭于包工头和民工之间,为农民工讨薪等细节。诸多情感馥郁、让人心颤的细节描写,如珍珠般随手撒播各篇什,俯拾皆是。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马兵谈了自己观点:如何从类到个体,如何建立起我们和这个周围万物的联系,真正的引起共情,刘君这部散文集做了很好的示范。

有人说,情感是文学的灵魂,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。作家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。她注重与底层人物共情并将他们人生命运呈现出来,让读者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与悲欢,这种真挚的情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。可以说,《向阳坡上》是一部极具生活质感且情感张力十足的作品,表现出作家细腻入微的笔触和深刻独到的洞察力。

(三)

“诗的质地,画的神彩”。这是著名作家张炜对散文集《向阳坡》的评价。散文集取名“向阳坡上”这个词,富有“温暖、温馨、温情、温和与从容”,书名就包涵诗情画意。从作品结构看,全书三辑,每部分开篇都用一首诗引领该辑,起到提纲挈领作用。散文集里还有不少篇章内容都有作家创作整首的诗歌,有的放在文首,有的存入文中,有的置入文尾。同时不少作品里也引入不少经典诗文名句名段。散文笔法与诗歌形式融合来表情达意,激活语言表达,丰富文章内涵,增加文章意蕴,升华作品主题,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,让读者窥见作者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,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。

作家写作是从学写诗歌起步的。《红》一文记述,高中分科后,她选了文科,在班主任引领下,文科班成立了下里巴诗社。当时她鼓足勇气写了第一首诗,题目是《心中的树》,写出心中所想——“对于成长的渴望和幻想”。上大学喜欢读席慕容的诗,比如读了《一棵开花的树》,多愁善感的年龄感同身受;又读了美国作家利奥.巴斯利亚的诗《一片树叶落下来》,她喜欢上树的意象。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,她的诗歌写作颇有收获。虽然她的执着没有成为一个有成就的诗人,但因爱与坚持,几年努力也锤炼自己的诗性语言,比如《向阳坡上》一文开头写道,在海边的岩石峭壁间,小鸟的父亲“奋力将温暖的巢穴筑在向阳的坡上”等句子就很有张力。 作品集里许多散文都写出了丰富而温暖的意象,凝练出生活的诗意。“诗意”可以说是这部作品的一个关键词。不仅书中出现了许多作家创作或者引用的诗作,整部作品也富有诗的神韵、肌理与密度。关于“诗意”生活的感触、感知、感悟始终贯穿于字里行间,成为书中目光投射、触觉引发、思维延展的出发点与回归处。也正是这份“诗意”,让读者看到散文集《向阳坡上》那源于日常又高于现实的不同:抵达真实自我的寻觅,探求生命本真的思问,丰盈净洁心灵的涵育。这些书写共同构建起带给读者温情与希望的“诗性世界”。

打下的诗歌写作功底转向散文创作,使自己的散文作品又极具了画面感。《有一条河穿城而过》里写道:“河水出发前,都会举行一场小型的爆米花音乐会,那是冰川融化的声音。埋藏在冰里的小气泡一一爆开,啪,啪,像临行前彼此的击掌打气”。这一种轻盈的节奏,带着快乐的节拍。这样的语言是不是给读者带来一种有声画面感。再比如,“冬天的早晨,爸爸送我上学时天还未亮。我因为早起困得睁不开眼,妈妈怕我打瞌睡坐车不安全,竟想了个办法,将我打背包一样绑在爸爸背上。一路上,我把脸贴在爸爸的背上,手插在他的上衣口袋里,暖烘烘的。”——这样温馨生活画面,是不是一定也会像打背包一样,“绑定”在读者的脑海,甩都甩不掉。知名作家、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逄春阶说,散文其实就是说话,说美的话、诗意的话。《向阳坡上》是一部向美之书、向善之书、向上之书。通过这本书,读者能看到作者刘君的一颗纯洁的心灵。作者在书中对节奏和细节的把握,让人感到很温暖、很温馨、很向上。对于逄先生的观点,我感同身受。

山东省散文学会出版策划中心、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图书策划、编辑、设计、出版、印刷服务工作,与国家级出版社努力打造规范高品质的出版品牌,多套精品丛书正在推进中。并承担各种志书、文史资料、地方文化图书的编写、创意等工作。深耕地域文脉,精编,精校,精印,用专业的创意、精心服务,助力各地文化事业发展。独立书号、音像版号、丛书号多种选择,媒体推广,图书馆藏,首发研讨,欢迎咨询。

出版专线:0531—88024369  

宋登科:13853164811(同微信)

97ee66d7016e737136f2a831693290c4.png

0
0
2

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  去登录

网友评论:

当代散文

当代散文网